找回密碼
 註冊
查看: 855|回覆: 1

竇漪屋深諳政治,卻讓漢景帝傳位於弟弟,只能說:母愛太偉大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23-12-17 10:23:29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
登入後,內容更豐富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註冊

×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提起漢武帝登基之路的貴人,他的姑姑館陶公主居功至偉;那阻力呢?其祖母竇漪屋必定「獨佔鰲頭」。這位老太后歷經呂後、文帝、景帝、武帝四朝,深諳朝堂之事。但是,她在漢景帝執政期間卻萌生了一個有違祖制的想法:劉啟百年後,將皇位傳到弟弟劉武,而不是自己的兒子。政治分外成熟的竇漪房,為什麼會如此「荒唐」?

1.漢文帝不喜歡劉武,分封到邊陲小國,竇漪房想盡量補償

為人父母,疼愛幼子,這可能是天性。竇漪房如此,漢文帝也不例外。劉武雖是竇漪房的幼子,卻不是漢文帝的幼子。漢文帝共有四個兒子,除了嫡出的劉啟和劉武外,還有劉參和劉揖是庶出。後來,劉啟成了太子,其他三人同時受封。劉武被分封到代國,一個常遭到匈奴騷擾的邊陲小國。而最富庶的梁國被漢文帝分封給他的幼子梁懷王劉揖。根據《史記梁孝王世家》記載「懷王最少子,愛幸異於他子。」不但如此,漢文帝還將當時著名的大學士賈誼派往梁國,去給劉揖當老師,足以見得對這個小兒子是多麼偏愛。

反觀劉武,待遇就差太多了。代國是什麼地方?漢朝的邊疆,漢文帝在沒當皇帝前就是代王,他能和母親薄姬幸運地逃過呂後的毒手,全賴於代國偏遠、貧瘠,構不成威脅。而且,此地靠近匈奴,時有戰事,生命安全都難以得到保證。現在,劉武被分封到這裡證明:漢文帝真心不喜歡他。但作為母親的竇漪房,卻看在眼裡,疼在心中。可能是跟漢文帝軟磨硬泡,也可能是護子心切的娘親真動怒了。劉武在代國只待了兩年,就被重新分封到淮陽國。儘管還是個小國,至少不那麼危險了。就這樣,又過了九年,梁懷王劉揖因墜馬而死,劉武才得以來到梁國為王,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。

對竇漪屋而言,兩個兒子都是掌中寶、心頭肉。但哥哥當太子,是未來的皇帝;弟弟卻飽受冷落,連一塊兒像樣的封地都沒有。這怎麼能讓為娘的心裡不難受?所以,她想補償劉武,或者說,她是想替漢文帝補償劉武「缺失」的那份父愛。站在一個母親的立場,竇漪屋這樣做無可厚非,甚至很棒。但是,站在皇太后的立場,她就是在公然和整個朝堂、整個禮製作對了。以竇漪房的政治智商真的會不懂這個道理嗎?她當然明白,比多數人更明白。而且,已經準備好了「殺手鐧」。

2.商朝三十餘位君王,近半數的人透過「兄終弟及」的方式獲得王位

根據禇少孫補寫《史記梁孝王世家》的記載,在竇漪屋和漢景帝、劉武的一次家宴中,這位母親對她的皇帝兒子說了一席雲裡霧裡的話:「聽說殷商的製度親兄弟,周朝的製度尊祖先,道理都是一樣的。我百年後,就把劉武託付給你了。」漢景帝聽完後,完全沒明白是什麼意思,就去找學識較高的袁盎來替他分析。袁盎非常肯定地對漢景帝說:“太后想立梁王為儲君。”

中國歷史上的嫡長子繼承製始於周朝,在周朝,重禮、重德。當時的君王以禮束人、以德治國。然而,在周之前的夏、商兩朝卻沒有這種制度。尤其是商朝,三十餘位君王,近半數人的王位都不是“父死子繼”,而是“兄終弟及”。漢朝畢竟距夏商周三代較近,受到的影響頗深。沿用周朝的製度叫天驚地義,參考商朝的標準也不能說無法可依。竇漪房正是明白了這一點,才敢拿商朝說事兒,向漢景帝發難。雖然她也知道這麼大的事兒不一定能成功。但為了劉武,還是想嘗試。疼愛之情,溢於言表。

在竇漪屋想立劉武為太子這件事兒中,確實有為人母的一番心思。但是,漢景帝自己也“難辭其咎”,是他給了母親和弟弟繼承皇位的希望。

3.想討好母親,酒後失言,漢景帝親口答應百年後傳位給劉武

可以說,漢文帝一家對「孝道」一詞有著極深地解讀。漢文帝「親嘗湯藥」侍奉薄太后甚至入選《二十四孝》。在他為政期間,「緹縈救父」事件,深深觸動了這位大孝子,也因此廢除了有違人性的「肉刑」。可能是父親的孝舉影響了孩子,漢景帝和劉武兄弟對竇漪房極為孝順。每當她生病,劉武「口不能食,居不安寢」。也以此為由,留在長安照顧母親。當然,這可能有作秀之嫌,但竇漪屋很受用。劉武如此,漢景帝自然也不能「甘居人後」。

根據《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》記載,有一回,母子三人還有竇嬰在一起吃飯。漢景帝喝多了,又想討好母親,就說:「千秋萬歲後,將皇位傳於梁王。」聽完這番話後,竇漪房和劉武都非常高興。但此時竇嬰站了出來,義正言辭地說:「天下是高祖的,父子相傳是漢朝的製度,皇上怎麼可以擅自傳傳給梁王呢?」要知道,竇嬰可是竇漪房的侄子。在這種時刻,他竟然當眾反對自己姑姑的意見,足以看出在那個時代,大臣們對禮制的遵循是有多嚴格。當事情被其他人知曉後,袁盎也堅決反對這個「荒唐」的提議,立太子之事才告一段落。

其實,漢景帝並非真想傳位給劉武,他只是單純地討好母親。平定七國之亂後,他就迅速立了長子劉榮為太子。當劉榮被廢,劉武再次看到成為太子的希望時,他立刻又立了劉徹為太子。對於這樣的做法,禇少孫在補寫《史記》時,對漢景帝提出了強烈地批評:作為一國之君,完成不了的事兒就不要輕易許諾,否則,害人害已。劉武的期望值越高,最後失望之情也大。當希望破滅後,劉武就萌生了極端的做法。不但泒人殺了袁盎,還涉嫌謀反。最終,不明不白地死去。竇漪房也因為劉武的死,一直怨恨漢景帝。


評分

參與人數 1魄力 +10 +100 魅力 +10 黃金 0 收起 理由
LasCases + 10 + 100 + 10 0 多謝分享,小小獎賞,以示鼓勵

查看全部評分

發表於 2023-12-18 07:33:16 | 顯示全部樓層
後宮故事多。
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

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聯絡我們|141華人社區

GMT+8, 2024-6-11 20:3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